衍生品收入是票房的2倍,只因《小王子》做到了這4點
與《小王子》結緣,還是在劉大毅的學生時代,在高中的時候,因為要學習英文,他拿到的第一本書就是《小王子》。后來,劉大毅成為了一個民謠音樂人,對音樂劇也情有獨鐘,所以,把小王子做成音樂劇也成了他一直以來的夢想。在2014年,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之際,劉大毅終于把《小王子》搬上舞臺。
2015年,《小王子》演了34場,其中16場是在上海和重慶巡演,在運作模式上,《小王子》并沒有走發包,一直是自己做,對此,劉大毅表示,《小王子》還是想穩扎穩打的走。“這個戲我希望十年、二十年一直要演下去,像四季劇團那種模式。”
劉大毅透露,今年,《小王子》正在做大劇場的改版,這次改版,劉大毅對《小王子》的期待和要求更高。
“《小王子》是從大隱劇院起步的,大隱本身的舞臺有一些限制,所以去年我們去外面大劇場巡演的時候,還是感覺舞臺有點空。這次做大劇場的版本,除了把之前版本一些不滿意的地方改進,還跟韓國一家頂級音樂劇團隊合作,將舞美做得更加科技化、電子化、數字化。”這次改版之后,劉大毅為《小王子》選定了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國家大劇院、保利劇院這3個演出場館。
更讓人期待的是,《小王子》音樂劇也要做VR。在我們訪談劉大毅當天上午,他正在和國內一家知名的VR公司談合作。他說,“就是想把《小王子》這個作品做成中國第一個VR劇院”。
除了《小王子》,大牌傳媒手里還握有幾部優秀作品的版權。“國內的有《阿凡提》,還有一部戲是《貓星球》音樂劇,這個是改編自老舍先生唯一的一部科幻小說《貓城記》。國外的有一部給女孩子看的音樂劇,但劇目名現在還不便透露;還有一部是《五十度灰》,這個跟電影有很大的區別,沒有那么太多的情色的東西,講的是一幫女人在讀這個小說產生的一些故事,更多的是搞笑成分。”
衍生品收入是票房的2倍?先做好這4點
在訪談之前,我們了解到《小王子》的衍生品做的不錯,到了地、詳聊之后,我們發現,《小王子》的衍生品比我們預想到的還要好,用劉大毅的一句話概括:衍生品的收入比票房收入要多得多。有多多?“差不多是票房收入的2倍。”
做衍生品,是大牌傳媒從一開始就打算好的。在拿《小王子》版權的時候,也同時拿了衍生品開發的版權。劉大毅說,音樂劇總要賺錢,“戲劇與電影不同,而戲劇每演出1場都有1場的成本,而音樂劇的成本又普遍比話劇高,純靠票房很少有人堅持下去,《小王子》只靠票房也只能做到盈虧平衡。”在他的設想中,衍生品是大牌傳媒未來的一種盈利模式。
國內戲劇圈談衍生品的有很多,但真正做的不錯,甚至主要收入不靠票房而是靠衍生品收入的,并沒有幾家。在我看來,《小王子》能夠做的“還不錯”的原因有以下4個:
第一,一個適合開發衍生品的IP形象。基于童話、漫畫、動畫做衍生品具有天然優勢,因為它能戳中大人和小孩心里最柔軟的部分,而《小王子》符合這個形象,更重要的是,《小王子》本身已經是成熟了70年的IP,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有廣泛的影響力。而大牌手里已有的版權,《公主學院》、《阿凡提》、《貓星球》也都是一個適合開發衍生品的IP形象。
第二,多層次的衍生品定位。國內的戲劇圈,衍生品大多只是面向看戲的觀眾,在演出的時候現場順便賣幾個,而《小王子》除了與劇一塊銷售的衍生品,還有面向非觀劇群體和中高端人群。劉大毅透露,《小王子》比票房還高的衍生品大多來自高附加值的藝術衍生品——而并不是100、200元的戲劇衍生品,12萬元的雕塑、10萬元的油畫、1.2萬元的絲網版畫……而100、200元的衍生品,也脫離了T恤、杯子、抱枕這么大眾化的種類,郵票、音響、手表、同心鎖、飛機模型、兒童座椅……劉大毅透露,今年,《小王子》還會跟天貓商城的品牌商合作,出一系列的產品。

第三,用心設計制作,保證品質。國內的衍生品設計,粗制濫造是通病,而大牌并沒有這樣做,在設計源頭,大牌傳媒就選擇了國內頂級設計公司——洛可可設計合作,上文提到的《小王子》藝術衍生品更是與國內知名畫家沈敬東老師合作,親手繪制海報,沈敬東為《小王子》設計了20多款形象;而與眾多品牌商的合作,也保證了衍生品的品質,比如韓國樂天咖啡、虎貝爾兒童安全座椅,同時正在洽談的還有世界知名汽車品牌。

沈敬東《小王子》
第四,線上電商+線下實體的銷售渠道。可以說,衍生品是一個可以脫離戲劇銷售的獨立的商品,所以在銷售渠道上,在演出時順便賣一些的方式比較低級。我們類比一下,迪斯尼的衍生品你在哪買的?舉一個最近的,還是國內的例子,電影《大圣歸來》的衍生品在哪買的?是網上,電商渠道。《小王子》也沿用了這種方式,除了演出時銷售,把主要的銷售渠道放在了天貓。今年,大牌傳媒把衍生品整個賣給了天貓,大牌會拿到屬于自己的分成。
《小王子》將戲劇衍生品做到了一個極致,但在劉大毅看來,還是要靠內容支撐。“衍生品能夠賣的出去的原因還是因為作品,大家喜歡這個戲、喜歡這個形象才會買,相輔相成”。
為了對資本講好故事,大牌要做全產業鏈
劉大毅發過這么一條朋友圈“戲劇公司除了會對觀眾講故事,要是再學會對資本講故事就完美了”。
他解釋說,“本身戲劇融資就是特別難的一個事,我們也知道很多機構為了融到資特別頭疼,就因為他們產業鏈走的太短了。”在未來3年,劉大毅希望大牌傳媒能夠上新三板。而為了這個目標,他正在做全產業鏈的嘗試。除了音樂劇的制作和衍生品開發,大牌傳媒還做營銷、教育培訓甚至音樂劇主題公園。
在為自己的戲做營銷上,大牌積累很多經驗。未來,劉大毅希望大牌傳媒成為一個娛樂營銷平臺。“在未來的兩三年內,內容有好的戲,有的可能是缺投資,有的演了一輪自己沒有能力再往下營銷,大牌可以接過來做,或者大家一起來合作”。
做兒童音樂劇培訓,也是源于劉大毅的一個執念。“據我的了解,80%的中國人,都不知道音樂劇和歌劇的區別,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在產業鏈里面做兒童音樂劇培訓。很多家長到后臺找我們,說孩子很喜歡,能不能參與這個劇。所以這次我們在北京這輪演出,做了很多這樣的工作,有幾場演出讓孩子們提前來,到后臺參觀,看看化妝是什么回事,舞臺布景是怎么回事。現在大家對音樂劇太不了解了,所以需要從小時候就開始培養。”

孩子們參觀后臺

孩子的手工
主題公園是這個產業鏈最終的集大成者。主題公園給一部劇更全方位、多元化的體驗,演出、衍生品、戲劇培訓都能在里面得以實現。劉大毅透露,北京已經批準在北五環建《小王子》的主題公園,現在,天津、云南都想把這個主題公園去那邊去做一個復制。劉大毅表示,將來這個會是一種很好的模式。
山寨、漢化,國內音樂劇面臨的2大問題
在劉大毅看來,國內的音樂劇產業存在兩大問題:
第一,山寨。去年劉大毅寫過一篇《孩子們,拿什么拯救你?》的文章,文中說道,“打開某售票平臺的APP搜索‘小王子’,同期開演的《小王子》舞臺劇就有6個之多”,這折射出國內不尊重版權,山寨頻出的亂象。在劉大毅看來,這是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行為。“他們不需要支付高昂的版權費用,其次刻意與正版音樂劇選在同一時間上演,從而又不需要花費宣發費用,最后通過低票價吸引觀眾。這樣的行為是在扼殺真正的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