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優秀兒童劇的4大要素?
首先要選擇那些最有兒童生活氣息的素材,把兒童最熟悉的生活,通過舞臺形象再現出來,讓兒童感到這些事情就發生在他們身邊,戲中的人物仿佛就是他們中間的"這一個"、"那一個",讓他們感到很親切,從而引起他們的興趣。例如:《乒乓球桌的風波》描寫的就是學校中常見的一種現象。某學校的六年級只有一臺乒乓球桌,課間時男女生都要打,于是發生了搶桌、占桌的事情,男女生發生了矛盾。后來六年級女生霽虹建議自立更生由學生自己出資出力再做一張乒乓球桌,這個建議得到了大家的同意,于是便開展了集資、揀木材、捐木材的活動。活動中,調皮的劉文、趙勤私自拿了家具廠工地的木材,霽虹等女生要他們把木材送回工地去,于是引起了一場爭論,這便是話劇的高潮。最后,劉文和趙勤還是把偷來的木材送回工地去了。一個多月后,一臺嶄新的乒乓球桌做好了,男生用一臺,女生用一臺,他們雙方不再為乒乓球桌的事爭吵了。這出話劇,短小,場景簡單,演員不多,好演。

當然,兒童劇絕不只描寫學校生活,它的題材是很廣的。一切對少年兒童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有所啟迪的古今中外的生活故事都可以作為兒童劇的素材。在選擇和尋找兒童劇的題材時,必須先了解少年兒童的興趣愛好和追求;必須先分析時代、社會和家庭給他們的影響;必須先熟悉少年兒童的心理特征。只要深入到少年兒童的精神世界里去,題材是不難找到的。
②確定體裁
創作素材選定以后,可以根據素材的特點來確定較為合適的戲劇表現形式。一般來講,故事性較強,情節動人,人物動作較多、較強烈的素材,適合用話劇的形式來表現。一般幻想性強,以花草樹木、鳥蟲走獸為主角的素材,只適合用童話劇來表現。一般故事性較強、情節不太曲折、人物動作不多的素材,適合用朗誦劇來表現。一般抒情味較濃,情調較輕松、活潑、奔放的素材,適合用小歌劇或小戲曲的形式來表現。
在確定體裁時,還要適當注意地方特色和少年兒童的欣賞趣味、接受能力。
③安排情節
把從生活中發現的或在生活的基礎上想象出來的場面、片段、人物命運結構成劇,是寫作劇本非常重要的一步。
情節的安排就是戲劇結構,也叫布局,是編劇的基礎。比如工程師在建筑房屋之前,必需統籌計劃,什么地方設正門,什么地方按窗戶,什么地方為客廳,什么地方為臥室,這就是布局。如果布局不當,那么,建筑材料再好,也是白搭。戲劇的情節安排也是這樣。
隨著人類審美觀點的變化,戲劇結構的類型也愈來愈多樣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從劇情包容的范圍來看,可分為開放式和鎖閉式兩種。

開放式是我國戲劇采用最多的結構形式,即從頭到尾地表現戲劇情節,包容量較大,故事長,內容廣,情節曲折,引人入勝。
鎖閉式是直接從故事的高潮寫到結局,直接表現人物的個性特點和命運。將幕前的歷史,人物的過去,全用回顧的方式逐漸敘說出來。或者是集中解決一個已經激化的總的矛盾。
此外,成人劇中還有一種結構類型叫做人像展覽式。這兒,我們就不介紹了。
新時期以來,戲劇的表現形式有很大的發展和突破。從時空觀念上來分類,又可分為時空順序和時空更錯兩種。時空順序的寫法是按戲劇事件進程的自然順序來組織情節,以主人公性格發展的時間順序為線索來貫串戲劇的中心。時空更錯的寫法是它不完全遵守現實生活或戲劇人物性格發展的時空順序來寫,而是把過去、現在和將來,把現實、幻想、夢中的和回憶的事情,按照一定的邏輯,用倒敘和插敘等手法銜接組合起來。這種結構的好處是善于將人物內心活動外在化,便于用視覺形象代替語言的補敘。
現在還有一種新型的情節結構,就是把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和童話的意境片段交織銜接在一出戲里。用童話的幻想、夸張、變化來突出強化和補充現實生活中的矛盾。例如:《紅頭和綠頭》就是這種情節結構。第一場是寫現實生活中的小強突然牙疼起來;第二場就轉成童話意境了,整個舞臺都是小強的口腔,牙蟲紅頭、綠頭在他的牙齒上鑿洞;第三場寫小強去醫院治牙;第四場寫牙蟲被牙刷趕了出來。這幕劇采用了兩種迥然不同的場次交換,童話意境場面更能激發小觀眾的興趣。
兒童劇結構短小,演出時間有限,因此所描寫的故事情節不宜過于復雜和枝蔓橫生,人物不宜過多和紛紜迭亂。應該抓住主線和主要矛盾來寫,讓少年兒童看了一目了然。
寫校園劇時,應注意戲劇結構的安排。
一般來講,戲劇結構分為起、承、轉、合四個階段。
起,就是戲的開端。承,就是戲的發展,也就是矛盾的發展;人物性格的發展。為把戲引向高潮做鋪墊。轉,就是高潮,就是整出戲的高峰。這是最緊張,最觸目驚心的時刻,也是最突出主題的時刻。合,就是戲的收場,即戲的結局。是一系列情節發展的最終交代,從而顯示了作者對這一題材的獨到見解。
每當情節布局完畢后,應想一想,自己寫的劇本有沒有引人入勝的懸念?有沒有讓觀眾產生渴望看個究竟的期待心理?人物的行動有沒有出人意料的突變?情節設置有沒有觸目驚心的場面?如果有,就是個成功的劇本,如果沒有,就必須修改,或推倒重來。
④錘煉語言
兒童劇的主要特點是用兒童語言來寫戲劇的臺詞。兒童語言不容易寫好,既要簡明易懂,又要用字不多,還要生動活潑。兒童識字不多,掌握的詞匯也不太豐富,可是他們卻會用不多的詞匯,來回調動,說出很有趣味的話來。兒童的這個本領,兒童劇作者必須掌握。
必須用不多的詞,短短的句子,把故事巧妙有趣地述說出來。如果只板著面孔說大道理,恐怕孩子們是不愛聽的。兒童劇作者,必須有一顆童心,用孩子們的辦法去啟發孩子,他們就容易接受,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兒童劇作者在錘煉臺詞時必須注意個性化、兒童化、動作性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等等特點。兒童劇作者在寫教師和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場景中,不要給教師和家長按排長篇大套的說教式的臺詞,因為他們天天都在聽教師和家長的講話,在他們娛樂的時候又對他們重復這種語言,他們會很反感的。因此在寫劇本時,戲中的老師和家長一定要用行動去實踐自己的主張,讓小觀眾多看他們的行動而不是聽他們冗長的說教。戲中的臺詞要短小,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而且還應該富有一定的哲理,給孩子們以啟迪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