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拍合集_国产成年人_在线视频你懂得_夜夜爽天天爽 - 韩国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200萬成本的多媒體兒童劇,不可或缺但也難成主流(沙龍)

文章來源:北藝兒童劇團發布時間:2016-05-27 12:10:04點擊:
虛位以待                   
  本期沙龍聚焦兒童劇市場的一個“新品種”——多媒體兒童劇,道略演藝特別邀請了數虎科技聯合創始人、視覺導演劉峰擔任主講嘉賓,活動易CEO關少擔任座談嘉賓。沙龍吸引了來自投資公司、兒童劇團、文化公司、藝術院校等近60位行業人士到場參與,更有不少不遠千里來從全國各地來參加沙龍的朋友(文末附沙龍完整參與名單)。
  演出破萬場、票房超3億,但兒童劇仍是一個低端市場
  2014年,兒童劇在演出場次、觀眾數量和票房收入上全線保持高速增長。演出場次首次破萬場,達到10377場,同比2013年猛增37%;觀眾數量增長25%,比2013年高出100多萬人次,有直逼話劇之勢;在觀眾和場次均增長的雙重作用下,兒童劇票房收入也有大的飛躍,2014年票房3.26億元,從2011年到2014年的4年時間,兒童劇票房增長近1億元。兒童劇市場的火熱可見一般。
 沙龍開始,認真聽講
  然而,市場火熱卻難掩兒童劇依然是個低端市場的尷尬。僅在演出內容層面上就有3大問題:
  第一,原創不足,劇目同質化嚴重。縱觀整個兒童劇市場,大多數兒童劇均改編自經典童話故事,比例高達62%,市場上同時有10部以上的《白雪公主》、《丑小鴨》、《三只小豬》在演已不足為奇,另外改編動漫卡通比例也不低,占比21%,真正原創的劇目卻鳳毛麟角;第二,表現手法老套,舞臺效果很low。國內依舊停留在大頭套、動物衣服、塑料道具的“學前班”水平,用劉峰的話講:“很多劇都是糊弄事兒”;第三,互動濫用,形式單調淺薄。如今兒童劇已被整齊劃一又單調淺薄的互動手法給玩兒壞了,例如卡通角色走下場與小朋友一一握手、邀請小朋友到臺上跳一支舞、拋氣球給小朋友傳遞等等,看上去是在互動,但實際和演出內容并沒有太大關聯,反倒成為了一些劇目偷工減料的幌子。
  而在此背景下,數虎科技公司成立了DT兒童劇團,在舞臺表現手法、觀眾互動環節上創意創新。DT兒童劇團從自身擅長的舞臺視覺設計切入,推出了多媒體兒童劇《愛麗絲夢游仙境》和《綠野仙蹤之奧茲國大冒險》,大膽應用裸眼3D、全息、虛擬主持人、紗幕投影等前沿視覺科技,每部兒童劇僅制作成本就高達200萬元,堪稱是兒童劇的“大片”。
  不僅僅是內容層面,劉峰同時指出,在兒童劇市場,營銷、衍生品、用戶思維等多方面都處在一個低端市場。
  他說:“首先,營銷就很落后,現在的兒童劇,就談不上有營銷,非常落后;第二,衍生品開發不足,我們的兒童劇,衍生品這個概念上完全是沒有的,但我們看動畫片,《喜羊羊》、《熊出沒》,所有的動畫片不是為了撥出來,而是賣產品的、打廣告的,賣這不動畫衍生品的廣告,書包也好、玩具也好,當年動畫片《變形金剛》,免費給央視播,央視還很高興,但是最后人家賣了60億元的衍生品回去了;第三,用戶思維缺失,兒童劇賣的不是一部劇,而是一種服務,最有價值的的是它的親子用戶群,就像迪士尼動畫片,它是伴隨孩子童年一起成長的,長大以后,他還有這個童話夢,他還會再去迪士尼樂園,但是這種用戶價值和用戶概念我們從來沒有挖掘過。”
  年1億元營收的數虎科技,為何要做整個產業才3億的兒童劇
  盡管兒童劇市場火熱,也有眾多業外機構紛紛進入,但數虎科技做兒童劇還是讓人頗感意外,要知道,數虎作為演出界最大的視覺設計服務商,每年的營收就有1億元,服務的是宋城的千古情系列、央視春晚、上海外灘跨年燈光秀以及現在熱播的綜藝節目《女神新裝》這種“高大上”的客戶,而兒童劇呢,整個市場每年票房才3億元,一部兒童劇票房不過10萬元,這樣的小市場怎么瞧得上眼呢?
  劉峰坦言:“一方面,當然是兒童劇市場有利可圖。當年,我們在做主題公園項目的時候,園內要求我們做一些兒童劇,那時候覺得兒童劇錢太好賺錢了。我們做旅游演出,一臺演出制作成本動輒幾千萬幾個億,一張票也才180/280,還得有一半給旅行社,他自己拿多少?我們兒童劇去掉返點,一張票200、300、400,一買就買2張,我們覺得這個市場確實有。另一方面,作為一個父親,我會經常很愁,因為文化產業中很少有適合孩子的娛樂內容,上網不合適,看電視、電影也不合適,針對孩子的演出也不多,這個行業太缺乏內容。后來我站在一個父親的角度,嘗試用我的工作為我的孩子和親子教育做一個關聯,所以數虎也是這么一個機緣進入兒童劇這個領域。”
數虎科技聯合創始人-劉峰
  不止是做“中國最好看的兒童劇”,看數虎的6個出發點
  DT兒童劇團從自身擅長的舞臺視覺設計切入,抱著打造“中國最好看的兒童劇”的,推出多媒體兒童劇《愛麗絲夢游仙境》和《綠野仙蹤之奧茲國大冒險》,《愛麗絲》自1月1日推出以來,已經在全國演了100余場,《綠野仙蹤》也有20多場。在制作過程中,DT兒童劇團有以下6個出發點:
  第一,在技術手段上做“原創”。DT兒童劇團目前打造的兩部劇《愛麗絲夢游仙境》和《綠野仙蹤之奧茲國大冒險》,在題材上也是經典童話故事,也不是原創,對此,劉峰這樣說道:“首先,我們不認為我們現在有足夠的能力去做原創。第二,我們也不認為經典童話故事的兒童劇,它就沒有創作、創意和創新,而我們的創新,并不是通過題材,而是通過技術手段去創新。DT兒童劇團在題材方面選擇的還是經典童話為主,因為我們認為先把經典演繹好,以后再去談原創。”
  第二,一定要“好看”。兒童劇是誰在買單,是母親,年輕的母親(爸爸都是掏錢的),而年輕女性都喜歡好看的“包裝”,不僅僅是媽媽,孩子也是,我們所有人都是視覺動物,我們要把握這種心理,迎合這種痛點,把兒童劇做得漂亮,DT兒童劇團追求視覺完美,要做中國最好看的兒童劇。這次《綠野仙蹤》,我們嘗試做了一個萬圣節主題,根據主題做各種各樣的舞臺包裝。他就不是來看一部劇,而是像進入一個主題公園的一種體驗。所以我們認為賣的不是劇,我們賣的是整個體驗。
  第三,創新互動。現在很多人的互動只是演員跑到下面跟孩子們串一下場,跳一下,折騰一下,回來合個影,互動也是是我們現在劇里努力去做的,現在《愛麗絲》和《綠野仙蹤》兩部劇打造虛擬主持人,但怎么樣把互動建立的更好,我們也在繼續探索。
  第四,衍生產品。兒童劇衍生品不是可有可無,它是兒童劇未來產業化的必然之路。我跟一個朋友在吹牛,我說有一天我的兒童劇一分錢不要,免費,因為對我來說,那個收入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的衍生產品或者周圍配套的業態,已經完全覆蓋掉所有的演出成本了,當然我只是吹牛隨便說說,但衍生產品是兒童劇產業一個重要的環節。我們把《愛麗絲夢游仙境》里面的一個貓的形象開發了一種衍生品,不算便宜,150元1只,但賣的特別好,在保利劇院演出的時候,90只貓,一場就秒殺掉了。所以,衍生品不是沒有價值,只要你做出一個好的東西,是有很多孩子和父母,會為這些東西買單的。
  第五,用戶至上。這個行業中,一些人在做兒童劇的時候,會傾向一種自我,不去想孩子想看什么,而是想我認為他應該看什么,這個出發點其實是錯誤的。我經常給團隊說,你們要用做旅游演出的心態來做兒童劇,因為旅游演出有很重要的一點,不是你自己想怎么去藝術創作,而是想著游客到底想看什么。所以兒童劇創作也是如此,導演、制作人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做,應該是孩子想要看什么東西。用戶是至上的,觀眾,他的感受、他的體驗才是我們追求的核心。
  第六,切忌說教。兒童劇、動畫行業都有這個毛病,老想教育別人,這一點特別不合適。我們要學迪士尼,迪士尼所有的動畫從來沒有說教,從來沒有教育你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也不會教你學什么知識,迪士尼最重要是傳遞一種快樂。我更愿意我的孩子在看劇的時候,高高興興地笑60分鐘,也不希望他上60分鐘的課,很多家長也是如此。我們在低幼化和說教層面做得太多,關于兒童劇本質的東西做得太少。
  1分鐘 2萬元,成本高昂的多媒體兒童劇還有3大利好
  什么算是多媒體兒童劇呢?劉峰給出了自己的定義:“如果只把多媒體當個背景,那就不是一個多媒體兒童劇。多媒體兒童劇,應該是它參與了敘事、參與了表演、它已經成為這里邊的一個手段,或者簡單說,你把多媒體去掉,這個演出沒法演了,這就是多媒體兒童劇。不是說是用了多媒體就叫多媒體劇。”
 
而DT兒童劇團在多媒體的手法上,用的量非常大,《愛麗絲夢游仙境》和《綠野仙蹤之奧茲國大冒險》兩部劇,兒童劇時長一共70分鐘,就用了超過60分鐘的多媒體,基本上沒有間斷,而一臺旅游演出最多也才30分鐘。這么大的一個量,成本特別高,劉峰介紹說,僅一部劇的制作成本就有200萬元,多媒體的使用占大頭,120萬元,1分鐘的多媒體花費就有2萬元。
  這么高的成本,是為了將視覺呈現做到極致,打造“中國最好看的兒童劇”。劉峰說:“藝術性可以弱一點,但一定要好看;演員可以差一點,但視覺效果一定要好。DT兒童劇團要把自身擅長的視覺效果做到極致,再去考慮其他的表現形式。”
  雖然多媒體的使用抬高了兒童劇的制作成本,高的很多團隊會打退堂鼓,但也有自己的優勢所在:
  第一,縮減舞美設備和演員人數。因為我們大量使用多媒體,所以基本上沒有演出的舞美道具,沒有剪片,沒有制景,什么都沒有;演員的數量也非常少,六個人,已經是最多了。也是因為此,這兩部劇很適合巡演,一個小車整個劇組全都可以拉走。
  第二,降低表演難度。這次《綠野仙蹤》在國慶期間的主演是個B角,A角臨時生病沒演成,但幸虧是多媒體,不然那個B角是演不了這個戲的,所以某種程度上,多媒體可以降低演員本身的表演難度。
  第三,易于標準化,有利于全國復制拓展,最終實現產業化。兒童劇產業化的過程中,規模化是重要的一點,那規模化的前提就是標準化,標準化的前提是你能把演出很多的東西固化。那能固化什么呢?能把演員固化嗎,不同演員能力變化很大,顯然是難以固化的。但音樂可以固化,多媒體可以固化,我們現在做兒童劇,嘗試把一些重要的環節固化下來,盡量固化后,很多東西能標準化,能標準化就代表能復制,能在多個場地演,才能形成規模效應,形成規模效應,才能有衍生產品的價值。
  多媒體技術不可或缺,但永遠不能代替故事內核
下半場開始,左為座談嘉賓活動易CEO關少
  沙龍現場,我們做了一個小調查,認為未來兒童劇會越來越多的用到多媒體技術的人占大多數,但也有很多觀眾對此提出了質疑,比如:
  “作品很好,但是感覺多媒體的東西多了,舞臺的東西少了”
  “搞了這么多年的舞臺劇,要是讓我看,從頭到尾看這種,對我來講有一個視覺疲勞。”
  “可能我的孩子第一次去看,覺得是最好看的兒童劇,第二次還是,那到了第三次,還會覺得這是嗎?”
  “多媒體這塊,我覺得我們也會引進,在適當的地方但不是大量的應用。舞臺劇最終還是要交給舞臺去做表演。而且任何一個劇的核心永遠是故事,這個是不能變的。”
下半場開始,左為座談嘉賓活動易CEO關少
  沙龍現場,我們做了一個小調查,認為未來兒童劇會越來越多的用到多媒體技術的人占大多數,但也有很多觀眾對此提出了質疑,比如:
  “作品很好,但是感覺多媒體的東西多了,舞臺的東西少了”
  “搞了這么多年的舞臺劇,要是讓我看,從頭到尾看這種,對我來講有一個視覺疲勞。”
  “可能我的孩子第一次去看,覺得是最好看的兒童劇,第二次還是,那到了第三次,還會覺得這是嗎?”
  “多媒體這塊,我覺得我們也會引進,在適當的地方但不是大量的應用。舞臺劇最終還是要交給舞臺去做表演。而且任何一個劇的核心永遠是故事,這個是不能變的。”
解答
  一位觀眾也說:“我們作為一個兒童劇制作的公司,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最優秀的導演,
 
他要很好的創意,然后技術方面使用的讓他來說,他說60%,那他肯定有他的想法,他說1%那
 
就是只需要1%。但是我們作為制作公司,最重要的是找到好的制作人和好的導演。”劉峰對
 
此也表示贊同。
  另外,雖然多媒體兒童劇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但并不是兒童劇的全部。一位觀眾說
 
道:“兒童劇本身是處在一個發展初期,未來的市場空間還很大,這個多媒體視覺秀的方式
 
,未來可能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方向,或者一個有巨大增長空間的一個細分領域,但并不代表
 
整個市場。這里面有出于投資上的考慮,200萬元的制作成本不是小數目,這是第一個。第二
 
個,還有很多兒童劇演出,可以有更輕松的方式,比如說針對觀眾的年齡段,0到3歲,3到6
 
歲,6到10歲,每一個年齡段,孩子的需求,和他關注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在第一個年
 
齡段,根本不適合做多媒體兒童劇這種呈現方式。所以未來兒童劇還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東西
 
,多媒體兒童劇可以代表一個重要的領域,但是并不是兒童劇市場的全部。”
  未來,兒童劇是一個“拼”的時代
  兒童劇的未來會怎樣,又該如何發展?劉峰用4個“拼”給出了答案:
  第一,拼產品。兒童劇再也不能粗制濫造了,再也不能糊弄孩子了,很多劇都需要花很
 
多心思去創作,如果兒童劇本身質量不過關,機會就越來越少。
  第二,拼模式。我們現在就是演出,只賺一個票房,這一個模式,這是是有問題的。只
 
是票房這種單一的收入模式不是是兒童劇未來,所以它的商業模式怎么建立,它的服務怎么
 
形成,這個是要一定去拼的。
  第三,拼營銷。營銷是很重要的,很多人從來不來看劇,這時營銷就是一個關鍵。大家
 
都知道,兒童劇不可能賣導演,也不可能宣傳演員,我們宣傳什么?我們怎么樣打動觀眾來看
 
我們咱們這臺劇?傳統的營銷,其實我認為兒童連傳統營銷都沒有,傳統營銷還有旅游局和旅
 
行社,他們還有一套自己的方式,兒童劇行業就基本沒有,形同虛設,但是我認為營銷是拼
 
產品,拼服務之后的第三個模塊。
  第四,拼品牌。這是未來看劇、看演出終極目標,現在兒童劇沒有特別好的品牌,這實
 
際上是個機會,未來大家看的一定是品牌。這些道理很簡單,我帶孩子去,如果有兩部劇選
 
擇,一部是迪士尼的,一部是DT兒童劇團的,想都不想,肯定是迪士尼的,為什么?因為我會
 
相信迪士尼出的劇都有品質保障,就算他們兩個都是《愛麗絲夢游仙境》,我一定是選擇迪
 
士尼的。當人不能判斷某個事物好壞的時候,他一定是選擇品牌,這是一種趨勢。未來兒童
 
劇一定是要有自己品牌的團隊才會走的更長遠。
會后交流

  本文由道略演藝產業研究中心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

姓名 公司 職務
王志明 北京艾邦偉業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經理
丁翔宇 沈陽知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市場部經理
趙利國 沈陽知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總經理
郭亮 北京阿爾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總經理
惠茜茜 中國木偶劇院 導演
孫芳 NCPA國家大劇院 主管
孫志浩 北京北藝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經理
韓洪亞 恒大集團

劇院招商中心

副總監

黃童川 北京微影時代 項目經理
樊鳳明 北京華夏樂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零售經理
朱連福 北京北藝兒童劇團 經理
通拉嘎 開心麻花 藝人經紀部總監
馬亞瓊 北京師范大學

兒童戲劇博士

研究生

浦莎莎 久奈美 總經理
羅洪亮 河北省話劇院 副院長
郭尉 北京笛之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董事長
屈玉新 北京繽紛無限兒童藝術劇團 演出部主任
米磊 上海榮正投資 投資總監
吳宗航 成都東方文商企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荷苗藝術劇團 副總經理
于利 河南省焦作市紅領巾兒童藝術劇院 院長
臧肯 柏年恒騰(北京)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總經理
石磊 柏年恒騰(北京)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藝術總監
鄭琳琳 柏年恒騰(北京)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寇東 北京縱橫新天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王禹琳 北京網際環宇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白智新 創新國韻文化有限公司 項目總經理
黃靜 中國音樂學院 研究生
李生 天利策劃 項目經理
許涵 微鯨科技有限公司 少兒內容合作
邱金鋒 唐山諾丁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經理
于菲 北京藝源靈韻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視覺總監
張鵬 山西小怪獸文化娛樂有限公司 總經理
劉瑋 高新國際兒童藝術劇院  
方老師 云南日報  
焦薇 國際品牌觀察雜志  
王桂菊    
祝靜 中國文化報  
王文慧 中國經濟網  
郭老師 阿爾法